上海同济乒乓球俱乐部 - 我爱乒乓登录 | 注册
真正的下旋发球
小朱
2008.07.11
星期五 10:16
视频
小朱
2008.07.11
星期五 10:19
流氓发球
goalnext
2008.07.11
星期五 14:21
设想比赛时这两种发球轮换着用,对手会如何?
davidzgz
2008.07.12
星期六 00:38
牛的
国手么
不过打好乒乓球上的下旋短球也是一跳后自动回来的
傅师傅
2008.07.12
星期六 12:30
不但回跳,而且近网一跳后马上回到自己这侧.
最牛的是近网一跳后马上直接撞到网上.
接也没法接.
alvin
2008.07.12
星期六 22:21
好像楼上的话是我说过的。。。
goalnext
2008.07.12
星期六 22:30
一个疑问,如果没法接,但为什么比赛中没见马林发这种撞网s球。
傅师傅
2008.07.12
星期六 22:32
嘿嘿.

那个"最牛的是近网一跳后马上直接撞到网上",就是小a自己能干的,不过没怎么成功过,特别是比赛时,我倒不好意思说出你的大名来.哈哈哈哈
傅师傅
2008.07.12
星期六 22:36
一格问的,估计这和发擦边球一样的意思吧

我见过一帮A组高手发着玩,其中成功率最高的1个能达到80-90%.简直不可思议.

我也很疑惑,业余A组的都能发到80%,为什么国家队不练呢?

他们说,正式比赛时,成功率要下降很多.这样花时间搞歪门邪道,不值.

好象理由也不怎么充分.没搞懂.
疯子张三
2008.07.13
星期日 01:41
第一个球应该是擦到网了。。前行力减少了。旋转就显得特别强。
goalnext
2008.07.13
星期日 21:29
试着回答自己的疑问:
马林比赛中不发这种球是因为怕老这样赢球,引起国际乒联的不满,最终导致更改规则。
马林设想可能的规则方案如下:a、在球台离网30cm处画一线,发球到对方的第一跳必须越过此线
          b、发球一击过网,类似网球,发球方必须离球台1m,击球点必须超过头部。
这种结果对于靠变化取胜的马琳都十分不利,特别是第二种方案,简直是为王大力定制的,所以想到这般后果,每一次马琳发球都含着热泪忍着不露这种必杀技。你们看马林发球前老轮着胳膊擦呀擦,明为擦汗其实擦泪。
疯子张三
2008.07.13
星期日 23:12
明为擦汗其实擦泪。。经典啊
goalnext
2008.07.14
星期一 13:52
又有一个疑问了,既然此必杀技在马林看来的只不过是一种屠龙术,为什么马林还要光着膀子魔鬼训练呢?
小朱
2008.07.15
星期二 09:41
第一,这样的发球会使乒乓球运动缺乏观赏性,多了就没劲了;
第二,发球难度高,失误多,尤其是在比赛中;
第三,易激怒对手,遇身材魁梧之对手时有被扁可能;
第四,易被观众评判为【无赖发球】,有遭群殴可能;
第五,遇新手时有被判犯规的可能。
cxx
2008.07.15
星期二 09:45
马林比赛中也发的呀,只不过这种发球对手很少直接吃而已,更不可能碰不到,所以没有展示出往回跳的效果而已。
goalnext
2008.07.16
星期三 00:21
乒乓国手身怀绝技却忍痛不露,一段神秘视频引来重重疑问,本期《走进科学》为您讲述--魔鬼发球背后的故事。

怀着这个深深的疑问,几天来GN食不甘,睡不安,最终决心解开这个中国乒坛最大的秘密。经过一番努力,得出的结论却令自己大为震惊,同时也被其背后隐情深深感动。
 该段视频声音图像都不太清晰,给技术分析带来很大难度,GN科技小组战高温克酷暑,深入学习代三个手表理论,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,决定采用最先进科技手段来获得答案。科技小组对视频使用最尖端的信号处理以及人声模式识别匹配算法,动用万亿次超级计算机运算一昼夜,终于分辨出几个视频中反复出现的词语:"拯救",“失业”"非麦??",但显然这几个词和训练没有直接的关系,期盼中的线索一下断了,科技小组陷入了更深的迷茫。
 在总结会上,gn鼓劲大家说道:为了解除因乒乓悬疑而失眠的如fsf这样的球迷的痛苦,我们一定要继续寻找答案。思想上统一了,科技小组成员又获得了前进的力量,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下一步的方案,最终大家一致认为需要进一步更深入学习代三个手表理论,和更加切实再次落实夯实科学发展观,并最终构建和谐社会。gn总结到,我们不仅要学习理论还要勇于实践,从明天起大家每个人都要戴三块手表。
   总结会后,科技小组认为不能单纯从声音信号分析获得线索,还需要结合行为心理以及人类语言学。通过再次分析视频,终于获得重要线索:就在这段视频的末尾,吴指导在马林发第7,8个球的时候脸转过来对周围的人说了什么,科技小组利用这短短1秒的片断,对吴的口型作了唇读分析,发现他说的是:"脉动,大家都有份,哈哈",这句话让gn联想起业余球迷中常见的pk模式。难道他们在打赌?带着这个大胆的猜想,又对吴指导做了行为心理学分析,分析结果显示:吴在马林发第一个球的时候,显得十分紧张,拍子放在身后不停晃动,但在后面就谈笑风生,拍子也不晃动了,显得心有成竹。
 综上线索,终于可以真相大白了,可以想见,当天现场发生的一幕是这样的:(以下由演员表演)
训练馆临时停电,马琳等队员光着膀子练习,大家都已经口渴难耐,盼望休息,这时吴敬平走过来对马琳说:“你再练练发球”,马已经十分疲惫,回了一句:“吴指导,我还用练发球吗?”
吴:你怎么就不用练。
马:我的发球,嗨我都不想说,我要是把我发球的真功夫拿出来,乒乓这项运动就毁了,咱们大家包括您统统都失业。
吴:这么说你是拯救了乒乓和我们了?
马:也不能这么说,但也差不离。
吴:不就是撞网s球吗,咱们打赌,飞脉动,你发十个,发中一个一瓶脉动。
因此,我们就看到马林的魔鬼发球训练这段视频了,马的第一个球发得不错,吴心里不禁紧张,但后面,马琳都没法好,因此吴还回头对其他人说:还拯救我们,我会失业?吹吧,脉动,大家都有份,哈哈。
…………表演结束
《走进科学》片花:
乒乓国手身怀绝技却忍痛不露,一段神秘视频引来重重疑问,《走进科学》正在为您讲述--魔鬼发球背后的故事。
主持人:其实凭马琳的技术,在平时发十个球可以成功十个,但由于赌的是脉动,因此心理压力太大导致发挥失常,可惜这种因压力失常的情况没有引起教练组的足够重视,当时毕竟是在一个打赌游戏的失常。可以想见如果能及时发现并加以解决,也许就不会有49届决赛被王励勤翻盘的遗憾了。同时,我们也为国手们顾全乒乓大局,舍弃个人利益,怕损害乒乓运动而宁可让惊世绝迹只用来打赌赢脉动,也不肯运用在国际赛场上的行为深深感动。科学可以为我们从一段模糊的视频中解开乒坛的惊人谜团,朋友们热爱科学,远离气功吧。感谢您收看本期《走进科学》。
傅师傅
2008.07.16
星期三 10:35
  如fsf这样的球迷为了解除因乒乓悬疑而失眠的的痛苦,如今因为这长篇脉动/失业/。。。更加失眠而痛苦了。hohohoho
  就是说:因为正式比赛用不出来,所以只是平时发发玩玩。
  就相当于很多传统老式打法的高手对业余菜鸟苦练直拍横打的观点。
小朱
2008.07.16
星期三 16:03
高能科技小组水准的确是高啊!
石头
2008.07.18
星期五 16:19
...原来是YY。。。
东阳伊尹
2008.07.18
星期五 17:37
以后YY这个词要讳了。。。。。。
轨迹球
2008.07.23
星期三 11:50
精彩的视频再加上更精彩的回帖,对于如此牛贴一定要留名。